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宿迁 > 资讯杂谈 > 正文

宿迁“绿色愚公”张用宪:一人一树守春秋护林护树60载

发布日期:2023/3/17 10:52:15 浏览:60

来源时间为:2023-03-12

(速新闻记者裴凌曼韩跃)一个人、一辈子、一颗心,一件事,护绿;

4辆自行车,5万公里路,4273株古树,7万字丛书,留史!

这些数字,是宿迁一位耄耋老人为此付出了60年的心血。

每个月的10号,宿迁市退休林业专家张用宪总会骑着自行车来到项王故里景区,因为景区里那棵距今有2200多年历史的项王手植槐,是他守护下来的。

张用宪今年85岁,宿迁宿豫区人,退休林业专家,中国林学会会员。他曾亲手救治了江苏省名古树项王手植槐和周恩来总理故居的观音柳。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古树保护神”,先后获评“中国好人”、“江苏好人”、江苏“最美老干部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今年3月,获评2023年江苏省第一季度功勋荣誉。从青春到白发,张用宪把每一天都过成了植树节,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绿色发展的“愚公精神”。

古树名木犹如生命

来到项王手植槐旁,张用宪像见老朋友一样聚精会神地端详着,围绕这棵项王手植槐,张用宪倾注了太多的心血。站在树前,张用宪用布满老茧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树干,深情地说:“这树啊,犹如我的生命一样。”

2001年的一天,张用宪发现项王手植槐从枝梢到树干有一半枯死,经过他连续观察,发现枯死的范围越来越大,慢慢从树梢蔓延到了树干。

“古树生病了,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生命。”张用宪说,其实树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感情的。

为了给“项王手植槐”治病,他早出晚归、行程5000多公里,多次到北京和南京向林业专家请教,修改完善复壮方案10余次。这期间,他因左腿受伤骨裂打上了石膏,本该安心静养的他却坚持每天去现场查看救治情况,给“项王手植槐”换土、施肥、浇水、涂油防腐、喷注复壮素等。老伴尹秀芳心疼他,劝他休息。可张用宪总笑笑说:“没事。”

在他的精心救治下,项王手植槐最终起死回生,焕发生机。老人说:“一见树出了毛病,我心里就难过,知道古树死了,总会忍不住掉泪,因为古树是宝贝,是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真的失去了那是咱宿迁的损失啊。”

在张用宪老人的守护下,千年古树长出了新叶,还成功培育出6株“项王手植槐”子树,这成了他最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古树名木是悠久历史的见证,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瑰宝。古树名木也被誉为城市的“绿色文物”,而张用宪就是那位无怨无悔的“绿色使者”。

60载守林护绿是使命也是信仰

在淮安周恩来故居有一棵省级二级保护古树、树龄逾百年的观音柳。退休后的张用宪到淮安参观周恩来故居时,发现观音柳歪斜内腐严重。回到宿迁后,他立即着手撰写关于抢救修复观音柳的建议方案,转交给淮安市有关部门。他的建议引起淮安市相关部门的重视,淮安市政府专门安排园林部门工作人员来宿迁拜访张用宪,商讨救治方案。张用宪多次赴淮安现场仔细检查观音柳病情,制定、实施救治修复方案。通过科学救治,现在,这棵古树重获新生,成为周恩来故居一张特殊的绿色名片。

宿豫区新庄镇有一片72亩的池杉林,是20世纪80年代初集体投资栽植的池杉丰产林。后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田地使用政策的调整,当地农民享受不到池杉林的“农补”。于是从2007年至2011年,当地农民多次到新庄镇、宿豫区上访,要求伐除池杉林,退林还田。得知这一情况后,张用宪主动上门协调,一边做群众工作,一边向宿豫区政府提供合理化解决建议。历经5年,经市、区两级领导8次批示,最终化解了矛盾,保住了池杉树林。如今,宿豫区杉荷园景区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这片池杉林成为宿豫区杉荷园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来到了2015年,宿迁市决定将三台山森林公园申报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但是资料初期审核没有通过。于是,市相关部门想到了林业专家张用宪,请他修改完善申报资料。时间紧、任务重,接到任务,张用宪二话没说,没日没夜地投入到工作中。一年内,他四易其稿,补充了2万余字的申报内容。一直到2016年11月底,三台山森林公园经评委审议,一致通过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代大学生,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守住一片绿是使命,也是信仰。”张用宪说。

1964年,张用宪从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时代号召,背上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到了云南省黑白水林业局下属第一林场工作,这一干就是16年。在以后的几十年间,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到云南丽江,再到家乡宿迁,天天都和绿树打交道,他对各类古树名木充满了感情。

皂河龙王庙行宫古树群、市林果站院内西玛杨、老城区中山路悬铃木、丁嘴镇的榔榆……无论是宿迁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只要有古树名木的地方,几乎都留下了张用宪的足迹。60年来,被张用宪救治的古树名木数不胜数,他在一锨一镐、一坑一苗的忘我奋斗中书写了新时代愚公精神。

古树名木在哪,他的足迹就在哪!

尽管如此,当时的宿迁并没有一本详细介绍宿迁当地古树名木的书。为弥补这方面的空白,张用宪主动担负起这个艰巨的任务。没有团队,他自己干;没有设备,他自己买。就这样,他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一部旧相机、一个记录本,开始了“万里走单骑”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冒着严寒酷暑,白天寻访、拍照、记录,晚上熬夜整理笔记。就这样,历时3年,他骑坏了4辆自行车,跑遍全市每一个村(居),行程5万多公里,查找到4273株古树,最终把宿迁的古树名木整理成册,出版了7万字的《宿迁市木本植物志》和10万字的《宿迁市古树名木》,并亲手绘制了宿迁市古树名木分布图。其中,《宿迁市木本植物志》填补了史库空白,在国家绿化委备案。

在张用宪老人看来,古树名木就是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老人常说:“只要我活着,就要继续把古树名木保护下去,一代一代护下去,让宿迁‘文物’永远放出光彩。”

2023-03-1211:11:43:83宿迁“绿色愚公”张用宪:一人一树守春秋护林护树60载221585看江苏看江苏

速新闻1

责任编辑:煜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相关阅读: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