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7-29
“松弛感”是当下许多人热议的话题,宿迁人的“松弛感”如何?
在古黄河水景公园里,晨跑、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在骆马湖畔的草地上,三五成群的市民,搭着帐篷,悠闲地野餐;夜晚,广场舞的队伍中,不乏年轻人快活的身影……
“六花时时飘,集我车上毡。左右拍手笑,翁似日鹤仙。失却翁白髯,顿觉翁少年。”南宋诗人陆文圭在《宿迁道中遇雪》中的几句诗,就是宿迁人一直以来乐观、豁达、松弛的精神状态的写照。
宿迁人的“松弛感”,不是消极“躺平”,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面对挑战时不急不躁、从容应对的自信,也是城市不断发展的真实写照。
没有开放包容、坚韧不拔的心态
就没有“松弛感”的底气
宽阔的马路、先进的工厂、精致的公园、繁华的商场……宿迁人“松弛感”的“底气”来自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宿迁始终以开放包容、坚韧不拔的心态拥抱世界。建市以来,宿迁经历了后发快进式发展,短短28年,已成长为建成区100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是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级市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宿迁经济总量连续突破3000亿元、4000亿元大关,2023年达到4398亿元,全国排名从建市初的146位攀升至68位。
作为长三角新兴城市,目前宿迁已经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平均每天落户1个以上超亿元项目。产业创业就业联动,宿迁每年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6万人以上。
年轻的宿迁,奋斗着一群向上的人,从城市越级向上的过程中,我们更能品味出宿迁人身上“松弛感”的背后,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
没有精细化的城市管理
“松弛感”的“滋味”不会那么诱人
宿迁人似乎总能在传统与现代、忙碌与放松之间找到平衡点,总能感受到一种和谐共存的宁静。这样的“松弛感”,源自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
微风拂面,草木繁盛。七月的运河湾半岛公园,在清晨或者傍晚稍微凉快一些时,众多市民在这里或运动健身或驻足赏景,享受着休闲时光。
宿迁的美景不仅在公园,市区的大街小巷同样充满生机。近年来,宿迁充分利用四季分明的地理气候特点,分区规划自然景观色彩,选用榉树、乌桕、法桐等彩叶乔木,樱花、海棠、紫薇等花灌木,以及绣球、二月兰、大花金鸡菊等地被类开花植物,营造上中下多层次复合彩化景观,实现“春观花、夏有荫、秋赏叶、冬有阳”。迎宾大道、通湖大道、西楚大道、西湖西路等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季相变化丰富的彩色缤纷景观路相继建成。
“烟火气”能让“松弛感”更接地气。漫步焕然一新的黉学街,古色古香与时尚潮流融为一体,浓浓的乡愁扑面而来;走进青海湖路城市之家,蔬菜、肉类、水产等产品琳琅满目……这背后,城市更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宿迁市中心城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4—2028年)》正式实施,坚持民生优先、绿色发展、渐进微治、量力而行、可持续运行的基本原则,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空间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更为完善,产业转型升级得到有效促进,实现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与此同时,宿迁还实施了《“可爱宿迁”城市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促进城市发展向功能完善、品质提高、内涵提升转变,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松弛感”有了承接的载体,自然会更加迷人。不过,宿迁人的“松弛感”不只是外在的“梳妆打扮”,而是整座城市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舒展的状态。宿迁久久为功地提高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城市更有质感。
没有对“松弛感”的精准把握
就难以获得真正的“松弛感”
对个人来说,“松弛感”是一种对生活状态和节奏的自我把控,不让“一地鸡毛”过度消耗自己的情绪。对城市而言,“松弛感”是它温情、暖心的底色,让每个生活其间的人都能从中汲取能量,安抚焦躁的内心。
过去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人也会反哺一方水土。“松弛感”不是谁对谁单向的灌输,而是一种有机的双向互动。
近年来,宿迁人的“松弛感”与文明、和谐画上了等号。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礼让斑马线、文明出行、爱护环境等行为蔚然成风,广大市民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文明规范,共同营造了和谐、宜居、美丽的“文明之城”。
宿迁人的“松弛感”并不意味着缺乏紧迫感或者满足现状。相反,它强调了宿迁人的自信,激发了宿迁人不断追求卓越的动力——
宿迁正将经济社会发展放到全省全国大局中审视和考量,全面强化“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树牢“全省争一流、全国争进位”的目标追求,同强的比、跟好的赛、向高的攀,努力在定量指标上争排名、在定性指标上争标杆,在新征程上继续保持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记者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