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宿迁 > 资讯杂谈 > 正文

宿迁真的很拼!这份扶贫改革“成绩单”请查收

发布日期:2022/3/12 18:22:23 浏览:279

来源时间为:2020-10-17

今天(10月17日)是第七个全国扶贫日,宿迁的扶贫改革成绩如何?

先看一组数据:

截至2019年底,

62.9万名低收入人口。

18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稳定脱贫达标,

三个省级帮扶重点县摘帽,

三大片区面貌明显改善,

宿迁已完成“十三五”脱贫攻坚核心任务。

这组数据令人振奋,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2014年底,宿迁被列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五年多来,国务院扶贫办、省委、省政府对宿迁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加强统筹推进,突出工作重点,创新体制机制,用“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完善推进机制

凝聚扶贫改革工作合力

健全“四级网络”

宿迁始终把建强组织、健全网络作为第一抓手,着力构建严密的责任体系。成立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党委副书记牵头主抓、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每个乡镇均设立扶贫办,在全省率先建立扶贫专干、扶贫专员队伍,形成了市县乡村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工作格局。

建立“责任图谱”

宿迁制定了《“十三五”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责任图谱》,明确县区组织实施、乡镇具体落实等30项具体责任,并将脱贫攻坚纳入对县区和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始终保持较高权重,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在全省率先推行“述扶”工作制度,将干部扶贫工作实绩作为提拔使用重要依据,列入任前公示范围。

深化“帮引结合”

在全市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挂村包户”脱贫责任制,近8万名干部职工与扶贫开发人口深入结对,累计开展帮扶走访138万人次,投入帮扶资金16.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000多个。连续选派两届115名市委帮扶工作队员兼任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结合县(区)派第一书记,实现18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和193个重点片区行政村帮扶队员全覆盖。

聚焦长效脱贫抓发展

持续提升强村富民水平

做大做强富民产业

宿迁坚持建设农业重大项目向经济薄弱地区布点,全市累计竣工农业重大项目275个,完成投资73.5亿元;把乡镇特色产业园、现代农业园打造成为产业扶贫主阵地,累计建成各类扶贫产业园(基地)105个;持续放大电商扶贫效应,探索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店”等电商扶贫模式,创成“中国淘宝村”174个,4.5万名低收入人口通过电商就业脱贫。

振兴村级集体经济

宿迁制定出台了《振兴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多渠道、多形式探索集体发展空间。同时,结合农房改善,为涉及搬迁村居置换或建设经营性用房;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光伏、风能等能源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能源资产。

针对扶贫开发片区,宿迁编制了成子湖、西南岗、涟沭结合部三个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十三五”整体帮扶规划,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三大类项目1389个;同时建设农村公路388公里,一批关键性工程相继完工,片区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63。

紧盯民生福祉强保障

建立健全“三保障”政策体系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宿迁持续完善“学前至高等、公办和民办、市内到市外、就学与就业”全方位助学体系,资助标准高于省里要求,实现资助全覆盖。“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资助低收入农户贫困学生9.15亿元、89.6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连续五年开展“群”众扶贫助学活动,累计募集1.1亿元,资助低收入家庭大一新生1.63万人次。

一场大病就可能毁掉一个小康家庭,宿迁聚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持续巩固低收入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大病补充保险“四道防线”,将低收入人口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在全省率先建立低收入农户大病补充保险制度,对低收入人口本地住院费用,经过专家评审,合理且确需使用的由大病补充保险兜底保障。同时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域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全省第一个以市为单位100实现医院信息系统自动识别低收入农户,累计拨付预付金1.12亿元,惠及患者26.89万人次。

住房、饮水安全同样重要,“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982户,到2018年底,提前两年全面完成农村四类重点对象现有危房改造任务。与此同时,饮水安全有效解决,区域供水“通村达户”工程更新改造农村供水管网2515千米,区域供水通村入户率达到100。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市已经实现兜底保障全面覆盖,低收入户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大病补充及主要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由财政全额代缴。2019年我市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今年4月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610元,较2016年增长220元、增幅56.4,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37亿元,2.3万名重残重病人口纳入“单人保”范围。

围绕机制体制求创新

持续探索要素保障试验

开展土地增减挂省域交易试点

2016年3月,宿迁获批土地增减挂节余指标省域内流转使用试点,优先选定省定经济薄弱村、扶贫片区作为实施区域,编制完成“十三五”增减挂钩专项规划。截至目前,已转让节余指标1.8万亩,交易收益145亿元。我市试点模式被复制到省内12个重点帮扶县区,为国家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积累了经验。

全域开展公共空间治理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重点片区和经济薄弱村公共空间资源清理,全市累计清理收回被侵占集体土地48.9万亩、集体资产136.2万平方米。按照边治理边开发的原则,对清理收回的资源资产全部进产权交易市场公开交易,交易收入全部缴入村集体基本账户,统筹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全市18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村均增收21.33万元。

大力实施资产收益扶贫

我市整合精准扶贫帮扶资金、村集体各种帮扶资金发展“飞地经济”,在开发区或重点镇工业园区建设、购买标准化工业厂房,实现扶贫资产持续保值增值。2016年,在省内率先对“十三五”以来各类帮扶资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确权登记、折股量化,明确资产收益权归属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通过持股获取稳定的收益分红。截至目前,已确权量化资产17.1亿元,实现年收益1.1亿元。

全面推进长效机制试点

我市被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纳入全域开展解决相对长效机制试点地区,形成《宿迁市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方案》,于今年6月底报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审核,7月13日获批复同意。方案明确了“2441”长效机制建设任务,即建立解决相对贫困“双线”认定标准,构建“兜底保障 缓解支出型贫困 开发式扶贫 社会帮扶”四位一体政策体系,全面深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打造全市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8月5日,我市召开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工作启动会,对试点任务进行部署,目前,已经基本完成相对贫困人口入户调查、数据录入工作,减贫救助信息化平台正式运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我们为脱贫点赞,为致富喝彩。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