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宿迁 > 百姓生活 > 正文

宿迁:一座城市的发展样本

发布日期:2016/9/25 7:07:11 浏览:379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快速登录

0

宿迁:一座城的发展样本2016-09-2415:23:00宿迁:一座城市的发展样本如今的市区发展大道两边欣欣向荣刘忠摄公共自行车租赁卡泗洪县城头乡周台康居示范村沭阳县苏台花木产业示范园宿迁黄河电器仕宣供图

在历史的长河中,二十年或许仅仅是一瞬,甚至来不及记录。但对于一个人来说,二十岁正是精力充沛、青春洋溢的青年;二十岁,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同样如此。

1996—2016,宿迁建市20年,从一个偏僻的苏北小城已经成长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综合性城市,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而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人们,自然地感受到了宿迁呈现给他们的精彩,用各自不尽相同的观察方式,在捕捉着宿迁气质的变化。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孙旭晖杨亦文“模样似乎没变,成熟却是显而易见的”

每次回宿迁,王亮都会有点迷路,要花半天时间熟悉,才能将记忆中的大街小巷和现在的城市布局重叠起来。

王亮和宿迁是“同龄人”,在他眼里,宿迁就像邻居家的小姑娘:小时候一块翻墙爬树的“假小子”,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慢慢地变得有些陌生,模样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成熟却是显而易见的,端庄、大方,富有魅力。

王亮对宿迁的记忆始于东大街的青砖青瓦。那时,他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热闹的地方:两三米宽的小巷里布满了小摊点,在街头总能碰上一位身穿蓝大褂,骑着自行车的老师傅,自行车的后座放着一个圆形的铁箱,里面装满麦芽糖,小孩们可以用空酒瓶、易拉罐从他那里换糖吃。

“这里承包了我大部分的童年。但我不想让它回到过去了。”王亮说,现在更好。

现在好在哪?原本的东大街是一条仅有几米宽的巷子,这里自明代起就是宿迁的商业中心,直到目前仍是宿迁的两大商圈之一。随着城市的壮大,沿街建筑老旧破损、城市景观零乱单调、市政设施配套不全、道路节点交通不畅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改造提升势在必行。改造工程中的核心仍是东大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改造。项目自2012年启动建设,2015年9月30日,宿迁广场的华丽绽放,填补了幸福路城市综合体的空缺。

“一切似乎都没变,但都不是记忆中的那样。”王亮从2011年开始在外地读高中,2014年考上大学以后更少回家,离家这几年,每次回宿迁,他都会产生一种陌生感。东大街似乎还是当年那条拥挤、热闹的东大街,老建筑还在,核心街区也还在,但这里的人、事、物都变了——原本繁荣的街区,现在被周围的商业综合体所取代,原本挤在一条街区的各式商贩,也更加立体,小吃有了集中疏导点,小贩们有的搬进了隔壁的商业大楼,有的进驻了地下的“地一街”……

这应该就是王亮说的:“现在看宿迁就像是看隔壁家的小姑娘,模样似乎没怎么变,但整体形象就是更有魅力了。”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1996年12月19日早晨7点钟,吴杰从宿迁汽车站的大巴车上走了下来。由于宿迁刚刚建市,这个沭阳青年对宿迁没有半点归属感,他最害怕的就是下班,一下班就意味着他们这帮初到机关工作的外地单身汉又没地方去了,“整天闲得发慌”。

初到宿迁的一个多月时间,吴杰把市区逛了个遍以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里的确没啥可玩的地方。每天仅有的消遣就是到幸福路上去闲逛,啥也不买,就是从这间店铺走到另一间,享受年轻女店员说“欢迎光临”时的甜美嗓音。

但是渐渐地,吴杰发现宿迁能逛街购物的地方多了起来,幸福路、宝龙、金鹰……尤其最近这几年,他一下子竟然数不清了,偶尔和爱人一起出门走走,还得计划半天,才能定下来。

这应该是宿迁人共有的感受了。城市不断建设和发展,让更多人品尝到浓浓的幸福滋味:“架子”变大了,形成了“七区联动”的发展格局,城市更加大气;环境变美了,主次干道干净整洁,路旁花团锦簇、景色怡人,建筑立面整洁美观,店招标牌统一规范,城市更加“养眼”;功能更完善了,商圈越来越多,公园随处可见,公共自行车合理分布,城市更加便民……

为科学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宿迁市委、市政府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五城同创”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各项创建工作成绩斐然,让中心城市“龙头高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形象面貌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宿迁重点发展文化、健康养老、住宿餐饮、时尚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优先发展商务、物流、金融、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增强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

从“捡破烂”到转产专业的凤凰涅槃

上世纪80年代,耿车乡办、村办、户办、联户办“四轮齐转”,民营、集体“双轨并进”发展乡镇企业,回收加工废旧塑料,闯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此后30多年,耿车与垃圾难舍难分。全镇1.1万户、3.8万人,就有3471户、2.5万人从事垃圾加工。

宿迁建市以后,耿车镇已经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废旧塑料加工基地了。当时,耿车人李启先也“随大流”做起了废旧塑料加工。资料数据显示,每年有150万吨塑料垃圾涌进耿车,给这里带来全方位污染。空气严重污染,最严重的指标超标20倍;地表水污染严重,河流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超标,属劣V类水质;土壤及地下水严重污染……污染虽然严重,但常年生活在这里的李启先们却很难感受到。

更何况,靠着“搞塑料”,李启先挣到了钱,还供儿子上了大学。他希望儿子在大学里能学习先进知识,将来跟他一起“搞塑料”。2009年,李想大学毕业了,也如李启先盘算的那样回到耿车给自己帮忙。但没干多久,李想找到父亲说:“村里最近在鼓励大家搞网店,我想试试!”李启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这是在“胡闹”。见儿子意愿坚决,李启先决定放手让他“吃吃亏”。

从2014年开始,宿迁市委、市政府就把网络创业作为全民创业的重要主题,不断加大对网络创业的扶持力度。李启先也在2014年关闭了自己的废旧塑料回收厂,投资十万多元办起了家具厂,由儿子在线上接单。这样的父子接力在耿车流行了起来。

当前,宿迁已迈入工业化中期门槛,环境承载逼近“天花板”,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2015年12月,宿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来到耿车镇,就加快推进废旧物资加工行业综合整治进行调研,现场会办。2016年1月,宿迁启动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对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彻底禁、禁彻底”。这是宿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更好地惠泽百姓的必然选择。

整治废旧塑料加工,耿车的经济并没有衰退。整治是一次凤凰涅槃。宿迁出台政策,向废旧塑料加工户提供信贷支持、创业就业培训,引导他们自主创业、转产转业。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全市已有3100多户加工户转型,开出网店1400多家,兴办特色农业、板式家具等企业550多家,另有1.5万人转移就业。

变迁根源,正是“改革、青春、生态好”

王亮、吴杰和李启先三人各自生活、工作在宿迁,虽然各自的经历、机遇不同,但他们自然地感受到了宿迁呈现给他们的精彩,用各自不尽相同的观察方式,捕捉到了宿迁气质的变化。

寻找宿迁城市特质,“改革、青春、生态好”是最好的概述,特别是改革已成为宿迁最大的金字招牌、最宝贵的城市精神。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分,有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之分,但是在改革创新方面,所有地方都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宿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民生导向,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谋求宿迁改革创新的更大、更多优势。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围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宿迁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一员,面临着由此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宿迁市委审时度势,提出了大力实施“心向大海、接轨、融入沿海、联江通海”的“四海战略”,既是对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的积极呼应,也是对抢抓上海“溢出效应”和“协同效应”的主动作为。

“四海战略”的提出,对宿迁在新时期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宿迁接轨上海,绝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产业对接,更重要的是依托上海、学习上海,加快把宿迁打造成为科技、人才、金融等各类要素的重要集聚地,切实做好观念对接、产业对接、要素对接,最大限度地提升与上海在思想、发展、资源上的融合度。

(责任编辑:HN666)看全文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宿迁:一座城市的发展样本》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宿迁:一座城市的发展样本》相关参考资料:
宿迁产业发展、宿迁市惠农农业发展、宿迁 推动发展、发展大道 宿迁、宿迁 城市建设、宿迁发展落后、宿迁 城市管理、宿迁城市吧、宿迁市惠农产业发展

最新百姓生活
  • 泗洪天气预报,泗洪7天天气预报,泗洪15天天气预报,泗洪天气查询泗洪天气预报,泗洪7天天气预报,泗洪15天天气预报,泗05-13

    来源时间为:2024-05-13蓝天预报综合天气现象、能见度、空气质量等因子,预测未来一周的天空状况。天空蔚蓝可见透彻蓝天,或有蓝天白云美景。天空淡蓝天空不够清……

  • 泗阳县锻造百亿级绿色家居产业链05-11

    来源时间为:2023-05-29泗阳县是“中国杨树之乡”,依托丰富的杨树资源和遍布城乡的加工企业,做深做精“树”文章、拉长“一棵树”产业链,逐步形成“杨树种植—……

  • 37℃!宿迁本周气温节节攀升05-11

    天气越来越热,宿迁的小伙伴们刚过完了一个热烘烘的周末,新的一周天气如何?6月12日,记者从宿迁市气象部门了解到,本周多高温和分散性雷阵雨天气,气温最高可达37℃……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