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宿迁 > 资讯杂谈 > 正文

改革创新,青春宿迁的“成长基因”

发布日期:2020/2/14 6:00:30 浏览:376

来源时间为:2018-12-15

改革创新,青春宿迁的“成长基因”

宿迁“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给群众带来便利

“便民方舟”大厅

宿迁市工商局与京东集团发布国内首个电商电子营业执照区块链应用平台

位于“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垫湖村的“春到上塘”纪念馆

“便民方舟”外景

宿迁,作为江苏最年轻的设区,建市以来,一直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从“春到上塘”“耿车模式”,到干部任前公示,再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等,这片土地上诞生的一项项改革、一次次创新,都凝聚着宿迁人的胆识和智慧,也都为宿迁发展注入活力和动能。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起点,宿迁坚持“创新增效强改革”,持续推动各项改革深入,让改革创新嵌入宿迁发展每一步。

90以上的事项“不见面”办理

大家印象里,办理诸多事项的行政服务中心内总是人头攒动,叫号声此起彼伏。10月10日下午3点,记者走进位于宿迁市中心的“便民方舟”,里面有些“冷清”。“我本来也可以不来,但下午没事,就干脆过来直接把照拿了。”正在“企业登记受理”窗口办事的王勇告诉记者,他要注册一家公司,9日已把相关资料在政务服务网上递交审核完毕,营业执照本来会快递给他,他当天到现场也可直接领取,“在家动动鼠标,1天就能拿照!”

王勇的话点出“便民方舟”里“冷清”的原因——宿迁政务服务网。去年7月底,“全网通办”的宿迁政务服务网正式启用,政务服务APP也同步上线,“便民方舟”内设立政务服务一体机,市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连入政务服务网,办理不见面审批事项。宿迁可以不见面办理的事项也不断增多,如今占比已达90以上。

“‘网’建起来了,还需引导更多市民用好这张网,适应‘不见面’,让更多人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宿迁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童学宝说,他们列出“四张清单”,做好“四级联动”,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宿迁梳理固化涉及审批的7147个事项,清晰列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流程清单、收费清单“四张清单”,让办事群众对所需材料、流程、收费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效避免以往办事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弹性事项”“隐形材料”等老大难问题,同时也使政府权力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摆在办事群众面前,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宿迁在全市117个乡镇(街道)、1418个村(社区)组建代办帮办服务点,让不熟悉网络、没有条件上网的群众也能够享受到网上办事的便捷。政务服务网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动”。

越来越多宿迁市民连上政务服务网,办事“不见面”。1-10月,宿迁政务服务网共办件193.09万件。据最新统计,宿迁电子证照综合排名全省领先,其中电子证照总数413.9万余个、部门覆盖率100,完整电子证照数量及质量、办件质量等相关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

“每早一天拿证,可创造56万元利润”

“企业一期投资7个亿,年产刨花板50万立方米,后置现场审查后,提前1多个月就拿到生产许可证。每早一天拿证,就可早一天生产,等于为企业创造56万元利润。”谈起企业落户宿迁,大亚木业江苏有限公司品质部经理沙召辉对当地营商环境赞不绝口,直言“享受到了宿迁创新改革带来的实惠”。

给大亚木业带来“实惠”的,是宿迁一项重要创新。2016年9月,宿迁在全国率先启动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压减许可范围,优化审批程序,压降审批时限。这项改革在宿迁摸索试行9个多月后,去年6月,国务院出台文件在全国部署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这一“宿迁改革经验”由此推向全国。

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取消14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使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类别进一步从38类减至24类。对保留的生产许可证简化审批程序,推行“一企一证”,对一家企业生产不同类别产品的只发一张许可证。

这项改革目前依然在不断深化中,需要领取许可证的类别越来越少,领证时间也越来越快。如今在宿迁,相关企业通过政务服务网提交一单(许可证申请单)、一书(承诺书)、一照(营业执照)、一报告(检验报告)后,最快20分钟就可获证。同时,宿迁取消发证前检验、停收许可审查收费等,每家企业平均可省下2万至4万元办证费用。

发证变快,不代表监管松懈。宿迁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20多项监管办法,构建行政执法、日常监管、信用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五位一体”监管体系。

“多证合一”也是宿迁走在全国前列的改革创新“拳头产品”。2015年4月,宿迁在全国率先试点“一证一号”,统一营业执照编码规则;2016年6月,宿迁早于全国5个月出台《宿迁市多证合一和企业政务一卡通登记改革工作方案》,形成可读写便携式的商事主体身份证——企业政务一卡通;2017年3月,宿迁获省局深化“多证合一”改革试点授权,在省局“20证合一”基础上,推动银行开户许可、出入境检验检疫备案、商务备案等13个部门22项登记事项纳入“多证合一”范畴;2018年6月,宿迁实现“30证合一”。

宿迁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处处长鲍小冬透露:“宿迁其实可以做到‘36证合一’,但目前全省统一的是‘30证合一’,多出来的6证可以在宿迁合一,但与其他城市还未联网。”

随着宿迁“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化,需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品类将继续减少,而纳入“多证合一”的证照将继续增加。在这一增一减中,市场活力不断被激发。1-10月,宿迁新增私营企业23132家,新增个体工商户58749家,比去年同期分别又增长24.27、30.81。

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

改革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让百姓受益。宿迁的改革“锦囊”里,有不少“妙计”是关于教育、医疗这些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身边事”。

欧式风格的校舍、设备齐全的校园演播室、神奇的水拓画教室……走进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现代化的硬件设施给人留下很深的第一印象。“我们师资也是一流的。”学校副校长陈莉说,老师中有多位宿迁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还有从苏州过来的名师。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吸引诸多宿迁家长目光,学校2016年9月首次招生就有超过1000人报名,去年这一数字翻番,目前在校生超过3000人已饱和,正考虑筹建二期校舍。

“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的火热,体现了宿迁人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渴望。”宿迁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庄永之说,宿迁近年来实施优质资源集聚战略,通过区域合作、政府搭桥等多种形式,引进省内外教育品牌和师资管理团队等优质资源,创办沭阳如东中学、市钟吾国际学校等11所优质品牌学校,还有26所学校与海安中学、清华附小等名校开展一对一深度合作,“希望让更多宿迁人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

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迅速提升宿迁整体教育质量。去年省教育现代化监测反馈中,宿迁综合得分80.4分,较前年有较大提升。近五年,宿迁有144人考取清华北大,处于苏北领先位置,今年本一达线率达19.13,位于苏北第二。

今年宿迁调整优化中心城区部分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施教区,依托市政务服务网实行网上报名录取,实施“阳光招生”,让宿迁学子可以更公平享受到更多高质量教育。

10月17日一早,沭阳县刘集镇郇河村村民孙根成就来到村卫生室,让坐堂医生单玉霞赶忙给他量血压。“有点什么小毛病,家门口就能看,而且条件好。”孙根成说。郇河村卫生室面积220平方米,诊疗室、输液室、康复室等门类齐全,还设置“小厨房”,里面有电饭煲、微波炉,方便病人热饭。

在医疗改革领域,宿迁注重高质量织牢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提升群众身边的卫生服务水平。在省示范卫生室基础上,宿迁再提升,增加小厨房、医疗废弃物间等功能区间,今年内将完成210家提升任务,同时抓人才培训,全年培训村医4000人次以上,让更多人像孙根成一样享受到更优质医疗服务。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同时,宿迁将积极对接国家和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医保杠杆作用,提高在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引导群众在基层就医,并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当前,宿迁正在研究规划建设一批公立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加快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和提档升级工程,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高质量医疗的需求。

“两权”抵押为农业注入金融活水

创新改革的血液一直在宿迁人内心深处流淌,40年前,“包产到户”尝试就在这片土地上酝酿。

“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宿迁市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如今继续走在农村改革前沿,早早完成耕地连片集中,1460户村民也都集中居住,搬入整齐划一的两层小楼。土地连片集中后,一系列高效农业项目进入垫湖村。良好的居住环境,前景广阔的现代农业,吸引不少年轻人回到村里,为垫湖村未来发展注入活力。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改革创新的支持。宿迁市农委主任王占武说,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众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但融资难题一直困扰着他们。2015年8月《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依法稳妥规范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泗洪县成为省内唯一囊括“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县市。

做好试点,关键在调动银行积极性。银行最关注抵押品确权和处置,泗洪及时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房确权颁证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成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乡镇农村产权交易站,确保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这两样抵押品的价值。泗洪还创新后期风险缓释机制,由县财政分别设立各1000万元的农房和农地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有了一系列政府给的“定心丸”,越来越多银行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

目前,泗洪县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已实现县域银行机构全覆盖,贷款余额7.76亿元,累放额超过15.72亿元。

“月底就开始收水稻了,现在要提前把所有机器都保养好,不然到时候根本来不及。”10月19日上午,泗洪县城头乡粮食种植大户彭德军正在晒场上组织人员对十几台农机进行保养。他今年又新买3台烘干机,还加盖1000多平方米库房,“今年规模又往前迈了一大步,这要是以前,我肯定不敢想”。彭德军的敢想敢干,正是得益于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他上半年把承包的4000亩土地做抵押,拿到200万元贷款。有了金融活水的浇灌,泗洪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开展试点后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00余个。

不仅在泗洪,宿迁全市不断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目前全市累计发放“两权”抵押贷款1.48万笔、27.64亿元,在13个设区市中排名第二。

本报记者季铖

本报通讯员朱文军

宿迁市委宣传部供图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