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宿迁 > 百姓生活 > 正文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抗旱预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6/5/3 8:24:41 浏览:3932

旱少雨来水不足,造成两湖及主要河道水位偏低,水库、塘坝蓄水严重不足。近年来,因上游排污而造成的水质性缺水也偶有发生,如2007年的沭阳城区水源污染事件。

(1)1978年大旱

1978年宿迁地区遭遇到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干旱,1-6月份各县累计平均降雨量只有151.8mm,仅占多年平均的43%,汛期(6-9月)的降雨量也只有常年同期的52.7。大暑高温持续40天,干旱造成库塘干涸、河道断航、灌溉水源严重不足的局面。淮河全年来水总量只有32.4亿m3,不足正常年的10,洪泽湖最低水位降到10.27m,湖底大部干裂。沂、沭、泗来水也偏少,骆马湖最低水位降到17.85m,低于死水位,只有老沟塘内有水,其余已干涸,这是1917年以来所没有发生过的。该年旱情特点是:1977年为干旱年,是年春旱接夏旱,夏旱又接秋旱,旱区范围大,持续时间长。

(2)1994年大旱

全市6至9月平均降雨量仅303毫米,比大旱的1978还少40毫米。7月份全市平均降雨只有78毫米,为多年平均的32.1。持续高温,蒸发量剧增达266.3毫米,淮、沂、沭、泗中上游地区普遍干旱少雨,6-9月份淮河流域平均降雨量仅384毫米,比多年平均少三成,沂、沭、泗流域平均降雨511毫米,比多年平均少二成。因久旱少雨,各流域性河道来量减少。6-9月份,淮河断流时间共达38天,全汛期入洪泽湖总水量只有29.2亿m3,仅占多年平均的13.7。骆马湖6-9月份入湖总水量为21.34亿m3,占多年平均的42。8月23日洪泽湖出现最低水位为10.46米,低于死水位1.04米。7月23日骆马湖出现最低水位为20.60米,接近死水位。全市各地沟河塘坝蓄水严重不足,到8月底全市塘坝、小型水库基本干涸。

7月下旬,淮河中上游下泄污水总量达2.4亿m3。这次水质污染物多,浓度高,毒性大,净化难,又无水源稀释。蚌埠闸于7月31日关闭,形成闸下到洪泽湖长约100公里的污染带,长时间滞留在河湖中。

干旱造成部分地区人畜饮水严重不足,泗洪、泗阳等高亢地区尤为严重。全市航运、交通及工业生产尤其是部分乡镇企业受到严重影响

(3)1999年旱灾

该年在6月下旬两湖水位降至死水位以下,湖库无来水补给,7、8月份又持续高温少雨,全市大部分地区旱情迅速发展,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居民用水、电厂、大中型骨干企业、航运用水受到威胁。本年全市水稻受旱面积92.4万亩,其中严重受旱42万亩;旱作物共有145.2万亩受旱,其中严重受旱53.7万亩;水产受灾面积23.2万亩,其中网箱养殖40万平方米,池塘养殖4.79万亩,稻田养殖8万亩,有2.34万亩围网(拦)养殖绝收,造成鱼虾死亡约350万公斤,其中河蟹80万公斤,青虾20万公斤,鱼250万公斤。

(4)2001年旱灾

2001年3-5月份,我市降雨仅40.9毫米,不足常年的四分之一。同期,淮河、沂沭泗上游地区干旱少雨,主要入湖河道基本无来水,两湖水位一直呈下降趋势,7月25日洪泽湖最低降至10.52米,低于死水位0.78米;7月13日骆马湖最低降至20.40米,低于死水位0.1米,中运河宿迁闸下水位降至17.0米,低于最低通航水位0.5米,淮沭河等骨干河道水位一直低于正常水位1米多,灌溉、通航用水受到严重威协。

(5)2009年旱灾

2008年11、12月我市面平均降雨量分别为19.5毫米、8.8毫米。2009年1月份城区降雨量为0,本市范围面平均降雨量为2.8毫米,仅为多年平均降雨量的十分之一(0.12倍)。两湖来量逐渐减少,蓄水总量较去年少近11亿立方米。境内其它河道、水库、沟塘也因2008年年底降雨量少,拦蓄量小,加之长期干旱,用水多和蒸发量大,蓄水均较往年少了许多。

由于连续干旱,导致许多农田旱情严重,种下去的小麦出苗不齐,有的出苗率不到20%,麦苗因干旱而打蔫、枯黄,蔬菜、油菜、蚕豆等经济作物受旱更为严重。尤其是宿豫区运东的晓店、侍岭、来龙、保安、关庙,运西古黄河沿线蔡集、王集等地干旱更加严重。另外,沭阳的潼阳、悦来、陇集、茆圩,泗阳的穿城、八集、张家圩,宿城区的罗圩、陈集等乡镇,也出现明显旱情。泗洪县东部部分地区及西南岗高亢地区由于提水能力低而受旱,少部分地区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全市农田受旱面积385万亩,其中受灾面积300万亩,成灾面积12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2.2亿元。

(6)2010-2011年冬春干旱

2010年10月份至2011年1月份,全市面平均累计降雨量仅为62.3毫米,为历史同期最少。其中2010年11月份和2011年1月份,全市范围内除泗洪县外均无降水。全市无雨日累计达140多天,其中最长连续无雨日达71天。骆马湖与洪泽湖水位持续偏低,与同期多年平均比,少蓄水最多达10亿方。因降雨量少,拦蓄量小,加之长期干旱,用水多和蒸发量大,境内河道、沟塘、水库目前的蓄水量均少于往年,其中12座小水库干涸。我市小麦播种面积485.9万亩,受旱面积一度高达390多万亩,据统计,本次旱灾造成5.76亿元损失。由于抗旱采取措施得力,全市未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2.5抗旱能力

2.5.1抗旱工程现状

目前,我市已有骨干防洪引排河道62条,总长1735.66公里;大中型涵闸38座(其中流域机构管理17座,安徽省管理1座,市管12座,县管8座),受益面积4406平方公里;小水库39座,总库容4865.2万m3,兴利库容2515.8万m3,实际灌溉面积30750亩;塘坝1295面;拥有机电泵站2900余座;万亩以上灌区23个,其中30万亩以上5个,修建干、支、斗、农渠2.8万条2.5万公里。现有耕地657.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27万亩。其中各类节水灌溉工程控面积109万亩;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面积达250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300万亩。通过多年的建设和治理,基本上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

2.5.2抗旱非工程现状

目前,国家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与抗旱工作相关的法律。国家防总和水利部也先后制定了“报旱制度”、“报旱标准”以及《抗旱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建设意见》、《旱灾损失与抗旱效益计算办法(试行)》、《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抗旱工作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为抗旱立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尚不完善,针对抗旱工作的条文比较笼统、针对性不太强,可操作性比较差。随着抗旱工作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的不断涌现,在抗旱指挥决策、应急动员等方面以及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城乡之间、工业与农业之间的抗旱用水等关系上,迫切需要有相关法规作支撑。

为了抓好抗旱救灾工作,宿迁市积极成立抗旱服务组织。目前全市建有全国县级抗旱服务队一支(泗洪县抗旱排涝服务队),省级抗排队一支(市防汛机动抢险队)。泗洪县抗排队拥有设备:495型柴油机41台,350HW-8水泵41台,2100型柴油机15台,300HW-7水泵15台,水管配备齐全,共56台套;另外还有70年代的柴油机24台。单位有办公房120平方米,机电库房600平方米,维修车间56平方米。

目前县级抗旱服务队发展还不平衡,多数县区尚未成立抗旱服务组织,已成立的单位投入少、规模小,抗旱能力弱,管理不够完善。因此必须从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强抗旱队伍规范化建设,才能为百姓抗旱解忧。

2.5.3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及现状

宿迁市目前建成四家自来水公司为城市供水服务,现状供水能力为9万吨/天,供水人口58.3万人。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及现状详见宿迁市自来水企业统计表。

宿迁市市区供水由宿迁银控自来水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现有自来水厂一座,设计生产能力为8万吨/天,以地表水为水源,取水口设在中运河宿迁闸上游500米处。该公司担负着向老城区、新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宿豫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的供给任务。供水人口20.5万人,供水管网总长340公里。2009年在骆马湖建成第二取水口,提高了供水安全性。

沭阳县城区供水由沭源自来水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位于南湖街道湾河境内,2005年12日4日投入运营,设计生产能力为10万吨/日,担负着向沭城老城区、新城区生产、生活用的供给业务,供水人口达10万人,供水管网总长约75公里。地表水为源水,其取水口位于淮沭河沭阳闸下游北侧约2000米处,距沭城镇10公里,是在原柴沂灌区南关洞基础上改造而成,设计流量9立方米/秒,常年灌溉水位8.0-8.5米,取水方式为岸边式。

泗阳县城区供水由泗阳县自来水公司负责,取用中运河水供水,设计供水能力为3.2万吨/天,现状供水能力1.2万吨/天,供水管网总长114公里,供水范围为众兴镇,供水人口为12万人。

泗洪县城区供水由泗洪县自来水公司负责,取用青阳镇地下水供水,现有27眼深水井运行,设计供水能力为3.7万吨/天,现状供水能力1.6万吨/天,供水管网总长50公里,供水范围为青阳镇,供水人口为12万人。

2.5.4大江大河供水现状

根据江苏省苏北供水局编制的《2006年度苏北地区供水评价》,宿迁市2006年引用淮沭河、中运河水,灌溉面积153万亩,沿线输水流量损失为32.5m3/s,全年计划用水149717万m3,实际全年用水102457万m3,计划执行情况良好。2006年16个水功能区,按照PH、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等17个项目(饮用水增加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和锰等5个项目)进行评价,其中达标数12个,达标率为72。

宿迁市设置一级水功能区划的保护区有6个,分别为徐洪河泗洪、中运河宿迁、淮沭河宿迁、沭新河宿迁调水保护区和洪泽湖、骆马湖调水保护区;设置一级水功能区划的保留区和缓冲区有5个,分别为怀洪新河皖苏、新汴河皖苏、新濉河皖苏、老濉河皖苏和淮河皖苏缓冲区;设置二级水功能区划的饮用水源区1个,为老濉河泗洪饮用水源区。市水利局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宿迁分局联合,定期对这些重点水功能区,实施断面监测。

3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

3.1指挥机构

为了保障全市抗旱工作的正常开展,宿迁市政府成立市抗旱指挥机构,县(区)、乡(镇)两级地方人民政府设立本级抗旱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抗旱工作。有关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抗旱机构,负责本单位抗旱工作,并服从当地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

3.1.1市防汛防旱指挥部

市政府设立宿迁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指”),负责全市的防旱、抗旱工作,其办事机构为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防办”)设在市水利局。(电话:84399066,传真:84399076,夜间值班电话:84399066)。

3.1.2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组织机构

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由市长任总指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宿迁军分区有关领导,市水利局局长任副总指挥;市委、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委农工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市旅游局、市民防局、市供销总社、市农机局、市供电公司、市气象局、电信公司宿迁分公司、沂沭泗骆马湖水利管理局、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宿迁军分区、武警宿迁支队、中石化宿迁石油分公司、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宿迁分局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指挥部成员。

3.1.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

各县(区)人民政府设立防汛防旱指挥部,在上级防汛防旱指挥部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地区的抗旱工作。防汛防旱指挥部由本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当地驻军、人民武装部负责人等组成,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3.1.4其他防汛防旱组织

发生重大或特大干旱灾害时,可根据需要增加非防指成员单位部门协同抗灾救灾。

3.2职责

3.2.1市防指职责

(1)认真宣传贯彻《水法》,依法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