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宿迁 > 资讯杂谈 > 正文

垃圾分类为幸福生活“加分”

发布日期:2024/3/12 4:44:17 浏览:6

来源时间为:2023-12-06

(速新闻记者颜靖尧朱婉菁)对于宿迁人来说,垃圾分类并不陌生,近年来,宿迁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服务端持续发力,提升城生活垃圾治理水平,不断优化美化城市人居环境。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地,看宿迁人如何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

培养市民垃圾分类习惯

12月2日,走进位于宿城区的豪域花园小区,远远便可以看到小区一处外观大方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在该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居民的生活垃圾被分为数类。不时有居民来到这里投放垃圾,现场,记者看到保洁人员黄女士打开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后门走了进去。

“现在我负责小区的保洁工作,同时,我也是一名督桶员,每当有小区居民前来扔垃圾,我都要提醒他们进行垃圾分类。”黄女士一边将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细化分类一边介绍自己的工作,此外,垃圾分类投放点周围的保洁工作同样需要她负责。

黄女士告诉记者,在过去,豪域花园小区放置了100多个垃圾桶,一到夏天,蝇虫乱飞,气味也很难闻;“撤桶并点”后,小区建起了数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还通过“积分兑换礼物”等活动积极引导居民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良好文明习惯。

在宿城区中港雅典城小区,随着入户宣传的全覆盖和户外宣传活动的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参与的居民也越来越多。据悉,2022年,宿城区城市管理局按照要求,将中港雅典城小区建成垃圾“四分类”达标小区,共建设分类设施11处,其中8个收集小屋、2个智能收集柜及1座智能环保屋;并在2023年进行垃圾分类精品小区打造,对小区4个垃圾分类收集小屋进行改造升级。

“社区志愿者经常向我们发放分类垃圾袋等物品,还经常开展垃圾分类科普活动,让我们认识到垃圾分类并不难,都是举手之劳。”该小区居民陈先生说。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小区共发放分类垃圾袋1200卷,垃圾分类宣传单和二维码积分袋各1300份,积极培养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文明习惯,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85,参与率达80。

垃圾分类融入市民生活

近年来,宿豫区深入探索“撤桶并站”新模式,推进生活垃圾由“三分类”向“四分类”转变,助力精准投放。同时坚持建管并重,多措并举,积极探索生活垃圾投、收、运、处全链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我们在79个小区投放智能垃圾回收设备459台,今年将继续加大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建设,切实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质量和精细化程度。”宿豫区城市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如今,在位于宿豫区的多个小区,一座座干净整洁、充满科技感的智能垃圾房,成为小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12月1日,记者来到宿豫区盛世家园小区,只见居民王先生和他的爱人,来到小区的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收集点投放垃圾。“以前垃圾桶放在单元楼门口,不仅不卫生,而且味道刺鼻,现在有了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收集点,既干净整洁,又操作简单。”居民王先生竖起了大拇指。记者注意到,该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收集点按照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设置了投放口,每种垃圾都有相应的标志,对应的收集容器也可通过颜色进行区分。

“原来小区里的垃圾桶老是有异味,现在改成智能垃圾房,不仅美观,而且干净卫生。”当日,在宿豫区金箔·文枢苑小区,住户王女士正在智能垃圾房前投放垃圾。“目前小区内投放垃圾分类智能设施4台,智能垃圾房3座,解决了原先散落的塑料垃圾桶容易出现的异味难闻、垃圾散落等问题,小区的环境更干净、更舒适。”该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通过寓教于乐的宣传形式,宣传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小知识,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目前居民已经能够做到垃圾分类精准投放。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垃圾怎么分类”……12月2日,记者在宿豫区天一苑小区看到,小区楼栋的出入口显著位置张贴了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海报,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有关知识。“我们小区也引入了垃圾分类智能设施,垃圾分类知识越来越普及,身边关注垃圾分类的人越来越多。”小区住户邱女士告诉记者,垃圾分类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中。

垃圾分类擦亮“文明底色”

近年来,宿迁始终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落实落细,走“新”又走“心”,让垃圾分类融入生活、深入人心。建成省级“四分类”达标小区312个,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98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聚力抓好设施建设,全面夯实分类处理基础。抓好“分类投放”,全市配套“四分类”桶站7949个,建设村居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1265个、配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30.6万组,覆盖乡镇、行政村分别为53.7和63.4。抓好“分拣中转”,全市建成垃圾转运站228座,具有垃圾分拣、有害暂存、易腐处置等功能性的转运站56座,日转运能力300吨以上的综合性转运站6座。抓好“分流处置”,全市建有垃圾焚烧(应急填埋)处置终端8座,餐厨(厨余)垃圾处理终端4座,建筑垃圾处理终端6座,农村分散式易腐垃圾生态处理终端45座,实现城乡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置。

聚力抓好功能配套,全面提高分类收运质效。构建垃圾分类“功能衔接、设备完善、队伍协同、服务专业”的全链条运行体系。全面构建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县)处理”的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全市配套收运车辆738辆,配备收运人员1.2万人,日收集、转运能力近5000吨,日集中收集率达100;坚持“一体化、市场化、专业化”思路,全市配套专业餐厨垃圾运输车辆65辆,配备收运人员260人,餐厨垃圾日收运能力达450吨,收运能力高于日产量;建成有害垃圾智慧化监管系统,构建了“分类投放、集中暂存、专业运输、统一调度”的监管体系;全市建有可回收物分拣中心7座,配套可回收物收运车辆158台,配备专业回收人员770人,实现可回收物源头减量、应收尽收。

聚力抓好网络融合,全面提升循环利用水平。推动“两网”协同运行,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两网”协同运行,将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系统,制定并动态调整可回收物指导目录,推动回收场地聚合、回收功能融合、回收人员整合。推动“两网”规范运行,先后清理取缔存在散乱污问题的废品回收点68家,整合规范回收点115家,并对垃圾中转站实施回收功能升级改造,形成了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可回收物交投点网络。推动“两网”集约运行,全市共配套智能回收桶站1735个,建成“两网融合”回收站点61处,设立二手调剂平台、旧货商店8个,有效形成规范有序的集约回收利用产业链条。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