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宿迁 > 下设单位 > 正文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2/3 1:13:07 浏览:639

型城市。

(一)提升高新区创新引领能力。充分发挥宿迁国家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明确各类科技园区新的发展定位,统筹推进高新区、科技产业园、科技综合体、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建设,努力打造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的先行区、引领区、示范区,成为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的主阵地。积极推动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强化地方政府高新区建设主体责任,创新高新区建设运营模式,支持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创建省级高新区。按照争先进位要求,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方向,加快宿迁高新区转型升级步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全面创新与改革。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培育百亿级特色产业基地、集聚十亿级项目集群发展目标,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三大创新产业集群。着力推动新材料科技城、北斗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建设,推进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的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所等一批创新平台落地;支持“一区多园”、飞地经济、异地孵化等,实现空间拓展、合作共赢;创新高新区发展体制机制,引导和推动高新区加快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完善高新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到2025年,宿迁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6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力争宿迁国家高新区进入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百强”序列。

(二)支持宿迁农高区打造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高地。以建设江苏宿迁省级农高区为重要契机,实施科技强农工程,促进更多创新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载体和平台建设,支撑宿迁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升级,推动宿迁向农业现代化迈进。以“绿色高端”为主题,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引培力度,集聚一批研发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与国内知名涉农高校院所建立对接交流机制,支持在农高区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一批以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基地、专家工作站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示范推广、成果转化,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到2025年,将宿迁农高区基本建成全省靠前、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高效设施农业示范面积超过2万亩,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达75亿,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比重80以上,数字农业发展水平75以上。

发挥宿迁农高区辐射带动作用,依托我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特色品种,开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整合服务资源,在引进科研成果、试验科研成果、比较科研成果方面,发展壮大科技示范主体。坚持“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路径,到2025年,全市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型企业,汇聚一批科技人才团队,引进一批农业科技成果,突破一批核心技术,落地一批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市农业技术创新力、数字化应用水平、产业集聚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推动科技产业园高水平发展。按照“一园一主业、一园一特色”的发展思路,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突出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要求,打造一批宜居宜业的示范科技产业园,构建集研发、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基地。结合“一区多园”建设试点推进,支持各高新区、开发区规划建设一批科技产业园,布局发展符合小城市经济规模和功能定位的科技产业开发园区,依托现有产业园,进一步提升特色竞争优势。强化沭阳智能纺织、宿城激光装备科技产业园的功能布局,围绕特色产业和专业技术领域引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全面配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持泗阳意杨、宿城中德环保绿色建材科技产业园在做强产业链的同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产业转型。支持沭阳软件园、宿迁北斗电子信息、筑梦小镇、数字农业产业园建设,使之成为全市特色产业基地。加强高校资源与科技产业园的合作,支持县(区)结合产业特色,与优势高校共建大学科技园,集成科技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科技产业园提升工程

1.筑梦小镇。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地理信息、新材料研发等四大产业领域,加速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两大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打造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

2.沭阳软件产业园。完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依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科技产业园、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省级众创集聚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加强与省内特色高校合作建设大学科创园。

3.激光装备产业园。以打造“华东光谷智造之芯”为定位,以“百家企业、百亿产值”为目标,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设施建设,向元器件制造、成套设备制造环节强链,向原材料、成套设备及应用领域补链,加大科技型企业招引,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企业。

4.北斗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汽车导航仪等智能终端、室内位置服务、无人机、汽车Tbox、传感器、无线通讯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集研发、生产、孵化、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核心区。 

5.膜材料产业园。按照“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理念,大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广泛招揽一批配套企业。深化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功能复合材料研究所及产业化基地。

6.电子商务产业园。抢抓中国(宿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历史机遇,积极发展数字文化、离岸服务外包等业态,扩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建成“跨境电商集聚区、数字经济示范区”。

7.数字农业产业园。以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洋河模式、高标准建设江苏宿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目标,建成引领淮海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支持与知名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产业研究院。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全市10个百分点,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达到75以上。

8.京东物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园。支持加快以智能硬件研发、生产、数据、服务基地和面向物联网为核心的数据服务中心、智能云中心建设,依托京东智能领先的物联网技术,结合京东大数据、云平台的技术布局,打造新一代物联网智能硬件的智慧工厂。

9.西交大宿迁科技园。充分发挥西楚创客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作用,结合经济发展与产业需求,以科技企业的孵化为核心,全面发展新兴信息产业、高端智能家电、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5年,创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10.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以做大做强油泵、进气歧管、活塞等动力系统,散热器、水泵等冷却系统,悬架、减震器、轮毂、轮胎等行驶系统,导航、影音、智能网联等电子产品;延伸发展发动机、变速器、底盘、转向系统等关键核心部件;加快发展精密模具、产品检测、设备研发等配套环节。逐步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零部件配套体系,建成长三角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汽配产品全产业链配套研发生产集聚区。

(四)建设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承载高地。以高新区、开发区、各功能区为依托,坚持比较优势,突出差异化发展、产业特色、区域优势和功能定位,着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人才引进、创新平台建设,努力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面向长三角区域需求,引导科技综合体向多场景应用延伸。围绕科技综合体提质增效,建设集科技研发平台、企业孵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生活服务措施于一体的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按照“科技 人才 产业 生活”融合发展模式,引入创意概念验证、孵化加速及产业化三级应用场景,构建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引导科技综合体纵深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科技综合体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场景供给,加大成果转化应用,催生一批科技型企业。支持一批富有产业特色的科技综合体建成科技产业园区,形成产业发展优势。加强与长三角区域院校的校地合作,支持引入优质高校资源,共建大学科技园,为科研项目提供孵化转化承载地。加快探索以利益直达为重点的科技成果在地转化机制,完善离岸研发(孵化)与在岸转化有机统一的科创工作机制。到2025年,全市科技综合体建成地标式综合体2—3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个、大学科技园1—2家。

聚焦主导产业细分领域,集聚专业资源,提升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综合能力和细分产业专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的成果承载能力,建立起常态化、高频率的成果发布、对接机制。深化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推进科技攻关引导资金建设,加强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提升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整体效能。

(五)助力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向高端化迈进。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深化同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互动互联,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城市合作,积极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加快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对接合作,进一步推动南北挂钩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围绕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重点聚焦大数据与智能制造、高端纺织、光伏新能源等领域,强化技术创新引领,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创新要素向宿迁聚集;依托现有园区、开发区,借助江浙沪地区优质科教资源,加快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特色科技园区,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发挥南北共建园区的承载和带动作用,加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与苏州自贸区联动创新,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区域跨界合作区。发挥晶硅光伏、电子元器件、膜材料等龙头制造业企业引领作用,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深化“双招双引”,通过引入具有核心专利和技术的企业,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加快形成共性关键技术供给能力,推动重点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制造业技术改造提升,加大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力度,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支撑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五、加快推进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进一步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提升宿迁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一)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环境,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探索制定规范、合理、有效的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和激励制度。加强技术市场建设,探索建立企业科技需求招投标机制,健全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和以技术入股分红等制度,打造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

(二)优化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方式。优化宿迁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增强科技规划对科技任务布局和资源配置的引领作用,构建“战略研究—规划部署—任务布局—组织实施”的有效衔接机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行动方案,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

(三)深化科技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强化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改进科研管理方式,扩大用人单位评价自主权,减少不必要的政府评价活动,简化各类表格和参评环节。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和人才评价办法,避免评价结果与物质利益、政府资源分配过度挂钩,增强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和评价验收。探索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政策试点,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容错纠错机制。深化科技奖励改革,构建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突出价值导向的科技奖励制度。开展科技计划(资金)绩效评价,提升科技评价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科研诚信和监管机制建设。完善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科技计划项目、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 宿迁举办第12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暨市道路交通04-22

    宿迁网讯今年12月2日是第12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是“文明交通你我同行”。为了进一步凝聚社会文明交通共识,协同推进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创造良……

  • 巡回审判进园区以案释法零距离04-22

    来源时间为:2024-04-16中国法院网讯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活民营企业合法合规的经济发展活力,搭建企业之间的和谐发展平台实现双赢,4月12日,江苏省宿迁……

  • 宿迁: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04-1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宿迁始终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