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宿迁 > 企业单位 > 正文

宿迁预计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0亿元

发布日期:2018/1/12 6:17:06 浏览:1191

长王天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7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迁,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两聚一高”新实践,认真落实“三项任务”,推动“三转三稳”,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新一届政府工作实现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0亿元、增长7.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6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以全国第一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以年度测评全国第一、三年综合评分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小康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专题召开市政府党组(扩大)会、常务会集中学习,深入县区、企业、社区宣讲,坚持原原本本学、原汁原味学,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深刻内涵,推动全市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十九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市委五届五次全会要求相结合,与宿迁发展实际相结合,与工作谋划、工作推进相结合,有力推动了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系统谋划新路。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两山”理论,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系统谋划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编制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配套出台22个专项文件,推进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十大示范工程”,实施“生态 ”“互联网 ”“旅游 ”三项行动计划,开展8个生态经济示范镇和大运河、古黄河“两河”生态产业富民示范廊道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稳定经济运行。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坚持超前研判、科学施策、精准发力,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采取清费减负、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有效投入等举措,狠抓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发展,有效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指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出新”的良好态势。以十九大精神为动力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积极回应广大群众民生诉求,千方百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统筹做好产业升级、城乡发展、深化改革、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二是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质态明显优化。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聚焦规模集聚、提质升级,产业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质态提升的良好态势。工业经济扩量提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举办“接轨上海”系列活动、2017绿洽会、中德(宿迁)圆桌会议等,大力开展“百日会百商”活动,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1个。聚焦“4 4”产业,深入实施“123”行动计划,170个新型工业化项目顺利推进,规上工业增加值同口径增长9、居全省第一,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四大特色产业、四大新兴产业量质并进,产值分别增长9.3、10,其中智能家电产业新引进申花电器、伊莱克斯等12个项目,产业链条日趋完整,被授予“中国家电产业基地”;绿色建材产业产值增长15,大亚木业、冠牛木业等一批大项目顺利投产,获批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积极推进8个先进特色产业园建设,激光产业园一年内集聚了总投资超40亿元的26个项目,北斗电子信息产业园引进飞鹰科技无人机、绿芒科技等11个项目,双双获批省级科技产业园。按照“六个转型”要求,推动开发区加快发展,宿迁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6个南北共建园区全部位居省考核前十,苏宿工业园区连续八年综合排名第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加快淘汰低端落后产能,着力提高供给质量,产业发展呈现“两升两降”鲜明特征: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2.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近4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8,高耗能行业产值增幅下降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变“轻”变“绿”。实体经济效益提升。深入推进“511”工程,全年完成兼并重组企业75户,实施超千万元技改项目390个、完成技改投资141亿元,新增股改企业72户、挂牌上市企业12户,新增开票销售超2000万元工业企业390户。规上企业利润率达10,工业企业入库税收增长25,均居全省第一,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扎实推进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态势。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3家,建成2000亩左右成方连片高效农业基地32个,带动全市新增生态高效农业面积26.6万亩,设施农业、设施渔业占比分别提升至17.9、25.8。制定14个地方农业标准,农业生产方式更加科学。新增“三品”农产品475个、地标农产品1个,泗洪大米、绿康牌洪泽湖大闸蟹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新建家庭农场集群及综合服务中心15个,家庭农场总数达7691家、居全省首位。“一村一品一店”标准村占比达68,7个乡镇纳入省级农业特色小镇培育名录。现代服务业加快转型。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三台山森林公园成功获批国家级森林公园,洪泽湖湿地公园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双沟酒文化旅游区创成国家4A级景区,衲田风情小镇入围首批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单。三台山衲田花海音乐季和亚洲青年微电影展等活动影响力愈来愈大,央视、腾讯网等国内主流媒体关注直播,网络点击覆盖人群超过2000万人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2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5亿元,分别增长15、18。宿豫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电子商务加速崛起,按照“一区多点”总体布局,引导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8个省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新入驻企业260余家、总数超过800家。建设运营地方特色馆10个,高起点规划建设京东·台企名品馆,积极助推“台商走电商”。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114个,发展农村电商服务点1028个,快递业务量跻身全国50强,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20亿元、增长37.8。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设立信用贷款基金、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制造业贷款增速位居苏北第一。多措并举推进企业去杠杆,新增直接融资225.8亿元,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比重达20.3。积极创建国家级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保险产业园一年内集聚了6家全国财险10强企业。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12个物流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京东智慧物流全国运营调度中心投入使用,运河宿迁港开港运营。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百人千企”服务行动,创新建设离岸研发机构,加快技术研发和交易平台建设,省级众创空间、科技产业园数量分别增长133.3、83.3,预计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3。机器换人工序普及率、高端装备数控化率分别达51.7、40.5,规上企业关键环节互联网应用覆盖率达52,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建设品质加快提高。着眼构建“133”城镇发展格局,突出“以物应人以物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城乡发展质态和功能内涵发生显著变化。中心城市内涵快速提升。按照“生态、精致、时尚,充满人文关怀”建设定位,着力提高城市营建水平,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与市民素质同步提高。围绕“以物应人以物化人”,致力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功能配套的优化,满足市民基本需求;通过精品环境的打造、公共服务标准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生活习惯,提高文明素养。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生活品质。积极推进中央活动区建设,中央商场、仁恒里文创特色街区建成投用,新盛街片区改造项目、西楚活力街区策创营工作扎实推进,银湖广场、电商产业园等城市之家完成建设。深入实施“道路通达”工程,整改断头路、斑马线不通等问题379处,新增公共停车位3800个,建成7个生态立体停车场和便民方舟区域智慧停车系统;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20辆,万人公交车拥有量超过省平均水平,群众出行越来越便捷。环古黄河绿道工程全线贯通,建成28片小型体育设施,“十分钟健身圈”更加完善。精塑城市形态,美化生活环境。积极推进林荫、彩色、花园、海绵“四个城市”建设,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如意谷黄花槐片区等创意景观建成运营,40个街头绿地和小游园投入使用,一批花廊花墙扮靓城市,基本实现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大力实施街景提升工程,累计拆除违规户外广告1397处,完成62条道路路灯增亮改造;全面拆除楼顶广告和楼面晾衣架,城市安全隐患大为减少;开展店招店牌改造升级,城市街道更加整洁美观。推进“三场革命”,引领生活方式。全面打响厕所革命、农贸市场革命、垃圾革命,高标准建成“街坊公舍”27座,市民户外休憩有了新场所;按照“农 超”标准,新(改)建菜市场10个;20个市区居民小区、3个乡镇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市民生活越来越舒心。加强机制创新,提高建设水平。全面推行“333”工作法、具美评审、“EPC”管理模式、导则标准等城市建设管理机制,成功举办“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获批全省唯一工程总承包试点市、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市第一人民医院项目获评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围绕“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通过城市文化的熏陶、行为规则的引领,不断提升人的文明自觉和行动自觉。立足陶冶市民情操,开展文汇巷石榴树认养活动,成功放养广场鸽,营造44处落英落叶景观,为城市增添了更多人文气息;28家单位庭院完成开放式改造,群众享受到更多绿色资源、人文空间。立足加深城市记忆,相继命名了石坡岸路、饮马堤路等一批承载城市历史的道路,留住了城市的“根”;紧扣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创新打造一批节庆小品,具有宿迁“土味”的人文气息越来越浓。立足文明养成,落实落细“宿迁文明20条”,有序排队不插队、主动让座等文明行为成为市民的自觉习惯;“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活动持续开展,试点非机动车推行过斑马线,人脸识别、远光灯抓拍、智能声呐检测等高科技设备广泛应用,文明交通指数继续领跑全省乃至全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交通文明的“宿迁经验”。美丽县城建设成效明显。深化市县联动机制,推动市级成功经验向县城延伸,有力提高了县城建设品位和管理水平,成为苏北首个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县区全覆盖的地区。特色镇村建设扎实开展。按照城市功能、田园综合体和生态涵养三大类布局,实行差别化考核,着力推动乡镇特色发展。推进8个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出台特色乡村建设导则,加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5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