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宿迁 > 下设单位 > 正文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2/13 18:10:55 浏览:232

务导向。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体教融合,推动教育向社会开放,促进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有机衔接,不断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为现代化建设集聚人才优势、培育创新动力。

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化思维谋划教育改革发展,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更好发挥地方、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注重防范化解教育领域重大风险挑战。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教育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加强,教育结构明显优化,资源供给更加丰富,教育更加公平优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稳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初步培育形成高质量宿迁教育新体系,全市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苏北平均水平。

——教育体系健全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十五年基础教育高水平普及,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更加科学,职业教育体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市域高等教育规模总量扩大和办学水平提升,服务全民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不断优化。

——教育保障公平充分。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不断完善,中小学校结构、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各类教育资源缺口基本补齐。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充足,达到省定优秀标准的各级各类学校比例在90以上,市、县(区)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大幅提升。特殊教育和扶困助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特殊群体的教育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入实施,教育进一步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本源,学校内涵发展持续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完善,青少年文明素养、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实践本领、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全面建立。教育选择更加丰富,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

——教育生态更加优化。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加快,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健康“五项管理”全面落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成效明显,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不断规范,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教育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表:“十四五”宿迁市教育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2020年

2025年

99

5.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

60

75

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61

65左右

7.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53

10.80

8.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

91

93

9.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

60

70

10.中小学、幼儿园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

28

35

11.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

62

75

12.省级智慧校园建设达标率()

57

75

13.老年人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

19.75

25

14.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

两个逐年只增不减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到2025年,全市创建立德树人示范学校100所,建设省、市级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个,培育市级思政育人特色学校100所。

1.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树立课程育人理念,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落实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为师生上思政课制度,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实施思政教师全员轮训计划,提高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整体建设水平。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思政教育体系。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类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校团、队活动,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健全大中小幼纵向衔接、课内课外和网上网下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的育人机制,形成学段衔接、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思政教育体系。

2.加强体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严格落实基础教育体育课刚性要求,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突出体育培养的重点,全面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推动体育教学改革试点,按照“教会、勤练、常赛”路径,推行“体育与健康知识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强化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运用。深化体教融合工作,推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深入推进青少年体育训练“5621”计划,普遍建设校园体育俱乐部。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降低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提升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培养学生健康观念、知识和能力,形成终身受益的健康生活方式。

3.推进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探索学校美育评价改革,完善美育教学体系,配好专业师资,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培育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践行美的素养。遵循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制定各学段的美育培养目标。探索落实“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艺术审美体验 艺术专项特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融合拓展书法、篆刻、舞蹈、戏剧(戏曲)、影视、雕塑、摄影等美育课程。持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创建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丰富艺术教育活动形式,以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教学和艺术活动为载体,提高艺术教育普及度,建设精品艺术社团,鼓励学生更多参与文化节庆活动。建立健全有序衔接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专栏1  体育美育高质量发展计划

建立健全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到2025年中考体育成绩权重不低于中考成绩总分的10。积极打造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十四五”期间创建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园)100所,每所学校至少培育2个品牌体育俱乐部。深入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增加美育占中考成绩总分的权重。“十四五”期间创建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所以上。

4.加强劳动教育。构建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丰富学生家务劳动,开展多样化社会劳动实践,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劳动教育协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立德、涵情、益智、增能、健体、育美”的积极作用。推动实施中小学劳动周活动,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福利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走进军营、深入农村开展多样化社会劳动体验活动。大力开展中小学“百千万”劳动实践活动,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一批稳定的综合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精神,形成劳动习惯,在劳动中激发创新创造力。

5.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多措并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调控心理、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配齐专兼职教师队伍,开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及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满足学生咨询和求助需求。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加强重大疫情、重大灾害、重大变故等特殊时期的心理危机干预。加强家、校、医结合,将心理健康指导作为家长学校必修课,畅通心理危机和精神障碍学生医疗转介通道,建立医教合作、警校合作、社会协同等工作机制。

6.推进法治、生态文明、网络文明、科技和国防教育。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深入推进教育系统普法工作。持续开展全市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和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推进教师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大力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加强网络文明教育,提升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以生态文明为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落实中小学环境保护教育课时要求,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利用科普资源助力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深化学校国防教育改革创新,拓展丰富学校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7.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市、县(区)、校三级家庭教育服务网络,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家长指导平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注重言传身教,传承良好家风,密切家校合作。推动教师家访制度化、常态化。强化全社会支持教育的理念,完善社区、行业、企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教育、履行教育责任的政策体系,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

(二)实现各类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1.持续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普惠、优质发展的原则,着力补短板、提质量,积极创建国家和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发展非营利性民办普惠园,规范发展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形成公办为主、民办非营利性为辅、营利性为补充的学前教育体系。到2025年,全市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98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继续保持在85以上,优质园覆盖率达90以上。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加强0-3岁家庭教育指导,积极提供多种形式的科学育儿指导和服务。

巩固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成果,新投入使用的小区配套园一律举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坚持新建幼儿园以公办为主,优化办园体制结构。大力实施公办优质幼儿园集团化办学,推进公办优质幼儿园通过承办新园、举办分园等形式,拓展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扶持发展非营利性民办普惠园,在政府奖补、购买服务、税收减免等方面按规定享受优惠支持。规范发展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取得的合法办园收入主要用于保教活动、保障教职工待遇、改善办学条件,收益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办园成本的15,坚决遏制高收费获取高盈利的行为。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不低于省定标准。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建设。按“两教一保”配足配齐保教人员,探索公办幼儿园增加编制、实施备案制、推行聘用制等多元化的用人机制。

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科学推进幼小衔接。坚决扭转和治理“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贯彻执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加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发挥好质量评估的引领、诊断、改进和激励作用,引导各类幼儿园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科学实施保育教育。

2.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照“保基本、促均衡、抓优质”的原则,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建设,维护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年度评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创建,到2025年,50以上县(区)通过国家和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义务教育城乡集团化办学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