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宿迁 > 企业单位 > 正文

《宿迁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

发布日期:2024/1/24 16:47:18 浏览:45

来源时间为:2024-01-22

本场新闻发布会邀请的嘉宾是:宿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增银同志,宿迁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多同志,宿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单兆林同志宿迁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毅同志,宿迁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柏艳艳同志。发布会共2项议程,一是新闻发布,二是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进行第一个议程,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增银同志介绍《宿迁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

【朱增银】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宿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全力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国字号荣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为全面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进一步加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2022年6月,我市启动编制《宿迁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2023年6月《规划》通过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专家评审,10月《规划》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进一步修改完善,11月24日通过市政府六届三十次常务会议审议,12月16日市政府正式印发。

《规划》是在省生态环境厅指导下,由宿迁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30多家部门单位共同参与,来之不易、影响深远。该《规划》是地级宿迁市成立以来批准的首部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为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打造“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宿迁指明了方向。《规划》共10章47节,全面分析了宿迁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劣势和机遇挑战,围绕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阶段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为目标,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抓手,以源头治理为根本策略,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水平打造“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宿迁。

(二)规划原则。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态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以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核心,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系统谋划、彰显特色。依托宿迁“两湖两河”独特地理位置,统筹兼顾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彰显自然山水、人居风貌和特色文化,走出独属宿迁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三是以人为本、改善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宗旨,推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四是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坚持生态惠民、生态为民、生态利民,探索“共谋、共建、共享、共治”新路径、新载体。

(三)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规划范围为宿迁市行政管辖区域,含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和宿城区,总面积8524平方公里。规划基准年为2022年,规划期限为2023—2030年,分为近期(2023—2025年)和远期(2026—2030年)两个阶段。

二、规划目标

(一)立足总体谋划。紧紧围绕“江苏生态大公园”目标定位和“江苏绿心、华东绿肺”品牌定位,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建设成为全域生态大公园城市的全国样板。

(二)锚定近期目标。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完成率达到80,全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32.6ug/m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和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完成省目标任务,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进一步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逐步提高,基本形成全域生态大公园格局。

(三)放眼长远发展。不断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城市生态承载力稳步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生动展现,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持续提升,生态文化空前繁荣,成功打造“美丽中国”宿迁样板。

三、主要任务

《规划》围绕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建设,设置了39项核心指标体系,提出了32项具体任务,将配套实施82项重点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约220.57亿元。

(一)加快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制度体系。一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优化绿色发展考评体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体系。二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生态环境法规制度体系,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工业园区(集中区)限制限量管理制度,完善河湖长制,健全“放管服”工作机制。三是落实高效利用资源能源制度。构建能源高效利用管理制度,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保护制度,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四是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建立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生态保护补偿。五是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市场体系和信用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健全全民参与机制。

(二)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一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强非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二是提升水环境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强化工业废水治理,全面提升城镇污水治理水平。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加强入河(湖)排污口管理,持续推进船舶码头污染防治,有效开展“两湖两河”保护。三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工业废气治理,深化面源污染治理,开展移动源污染防治,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四是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五是开展固废治理。规范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加强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利用,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达95,废旧农膜回收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六是加强噪声污染综合防治。严格控制工业与施工噪声,加强社会生活与交通噪声防治。七是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开展水生态调查及评估,构筑特色生态安全屏障,到2025年全市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长度56.35公里。开展“生态岛”建设试点,推进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八是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加强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控,推进环境风险综合防控,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加强船舶港口环境风险防范,有效防范新污染物与健康风险。

(三)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空间合理管控和国土空间布局优化为目标的生态空间体系。一是强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守耕地红线,严守城市绿线、蓝线,实施生态空间分区管控。二是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规范自然保护地资源利用。三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完善“1-1-2-9-N”市域城镇体系建设,构建“三园两区多点”的产业功能布局,打造一、二级通风廊道系统,建设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公园体系。四是构建全域生态大公园格局。推进以两河两湖为中心,以市域主要水系为脉络,以湿地、花木等生态片区为特色的“一带两湖、五片八水多点”的生态保护建设格局,中心城区形成“一带两环,五楔三园”的水美公园城市格局。

(四)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一是生态工业体系建设。构建绿色工厂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绿色制造水平。二是生态农业体系建设。构建生态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三是生态服务业体系建设。全力打造“电商名城”,完善绿色物流体系,发展绿色旅游业,发展绿色商贸业。四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结构,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左右。五是优化能源结构。实施煤炭清洁替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六是改善运输结构。优化综合运输网络,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到2025年全市港口生产新能源清洁能源消费占比75以上。七是提升清洁化生产水平。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商贸企业绿色升级,提升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清洁生产水平。八是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构建产业循环经济链,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到2025年全面完成省级以上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培育2—3条示范产业链。

(五)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活方式生态化、绿色化、低碳化为核心的生态生活体系。一是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加快补齐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完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到2025年全市新增生活垃圾焚烧能力500吨/天、厨余垃圾处理能力150吨/日、园林垃圾处理能力50吨/日。二是推进绿色城镇化及生态城区建设。完善绿色交通网络,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到2025年全市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100。构建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四级公园体系,全力打造“江苏生态大公园”。三是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到2025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生活垃圾分类乡镇覆盖率50,建设特色田园乡村65个。四是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理性绿色消费模式和低碳文明生活方式,推行绿色低碳办公方式。

(六)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一是强化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开展绿色细胞工程创建。二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覆盖面,广泛开展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强化企业生态文明责任意识。三是

[1] [2]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门户网站交通要闻2023年度江苏交通05-14

    来源时间为:2023-10-27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印发通知,公布2023年度江苏交通优质工程(优秀设计)项目,包括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具体名单附……

  • “宿心办”让宿迁群众“一端”畅享智慧新生活05-13

    宿迁网讯(记者张云通讯员洪磊)近日,中央政法委发布第四届“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榜单,宿迁城市门户APP“宿心办”以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一端”可查可办的特色荣……

  •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05-13

    来源时间为:2023-03-02洋河坐拥“三河两湖一湿地”,所在地宿迁与法国干邑白兰地产区、英国苏格兰威士忌产区并称“世界三大湿地名酒产区”。洋河酿酒,始于汉代……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