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宿迁 > 企业单位 > 正文

宿迁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3日刘浩)

发布日期:2024/3/25 22:52:28 浏览:28

来源时间为:2024-1-13

——2024年1月13日在宿迁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长刘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一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7月、12月亲临江苏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紧紧围绕“省内作出更大贡献、全国奋力争先进位”目标定位,牢牢把握“经济稳健增长、社会安全稳定、人民幸福安康”发展追求,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实现良好开局。

——发展质效更加显著。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占全省比重双双提升。16项省列统指标中,预计15项增速超过全省平均,8项增速位居前三。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35.8,位列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榜第76名,宿迁经开区进入全国百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超过前三年总和,入选省瞪羚企业6家,江苏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位居全省第七。

——增长动力更加强劲。新签约工业项目协议投资超3700亿元,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51个、50亿元以上项目25个、百亿级项目6个。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均突破5000亿元,新能源产业跨上千亿台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进出口总额增长9.2,位列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百强榜第54名。

——特色优势更加凸显。“三群四链”综合产值超950亿元,花木产业产值占全国5,稻米产业纳入2023全国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白酒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国近6,膜材料产值占全国5,高端纺织产值达800亿元,激光装备获评全省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500亿元。宿连航道快速建设,宿迁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3.5万标箱、外贸吞吐量增速位列全省内河港第一。

——创新活力更加迸发。“四化”同步集成改革获评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市域案例,90多项改革获得省级和国家级肯定或推广。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业设计中心各1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预计首次突破2。荣获“国家数字消费创新城市”等系列称号,宿迁骆马湖旅游度假区创成淮海经济区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南北合作共建机制不断创新,苏宿工业园区实现省考“十三连冠”。

——生态底色更加鲜明。国省考断面优Ⅲ水体比例达96、创历史最好水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均达100,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获得国家优秀等次、位居全国第四,公众生态环境建设满意度全省第一。新造林1.2万亩,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9.88以上,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连续三年全省第一,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3.8,获批全省首个省级林业碳汇试点市。

——民生福祉更加充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93元、增长6.2。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功落户,4家医院纳入省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名单。新改建学校23所、增加学位4.1万个,宿迁学院新校区加快建设。获批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位列中国城市宜居指数第47位。潍宿高铁如期开工,连宿高速一期建成通车,迎宾大道、北京路快速化改造竣工投用,酒都路提升顺利推进,内外交通加速成环成网。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实现经济运行先好转。紧紧抓住企业、投资、消费等关键因素,精准施策、靶向用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回升向好。注重系统发力,稳住经济大盘。出台“市30条”等系列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55.1亿元、惠及市场主体39.2万户。实行“稳岗留工12条”,开展“春风行动”“候鸟回迁”,城镇新增就业超5万人,扶持返乡就业创业超6万人。打好保供稳价组合拳,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296万元,物价总体平稳。强化统筹调度,巩固向好势头。根据季度经济运行特点,明确阶段性目标,清单化排出新增项目、新增产能,形成有效支撑。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着力解决堵点难点,主要指标逐月逐季向上向好,预计11项增速高于上年,7项增速快于疫情三年平均水平。突出挖潜增效,激发市场活力。出台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政策,新注册企业数增长20.5,新增销售超百亿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15家、超亿元企业116家,宿迁联盛、联合水务登陆A股,市城建发集团获AAA评级。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开展“嗨在宿迁”主题活动千余场,市级发放消费券3000万元。扎实开展“五经普”,清查阶段采集单位数、个体户数较“四经普”均增长95以上。

(二)致力做强产业体系,筑牢加快发展硬支撑。坚持一二三产协同发力、量质齐抓,产业能级不断提升。工业经济高位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1.7、11.4,工业用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增长18.2,增幅均居全省第二,工业贡献率预计达42.1。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87.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产值占比下降1.4个百分点。新认定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4个、苏北第一,高性能纤维制品及复合材料产业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服务业复苏回暖。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3家,预计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超30、全省第一。预计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1.3,数字人民币试点成效显著。成功举办“迁马”等活动,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分别达3673.3万人次、386.6亿元。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单产总产均创新高,出栏生猪269.2万头,稳产保供责任有效落实。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80,“宿有千香”销售额突破10亿元、其中霸王蟹销售额达3.5亿元,骆马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三)着力推动特色发展,厚植区域竞争新优势。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优质资源转化和优势产业培育。释放资源禀赋。依托农业大市的丰富资源,以“三群四链”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超10。在全国率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成功进入国家级GEP核算试点,“绿票”交易91.8万枚。壮大特色产业。对白酒、膜材料、激光等产业实行“一业一策”,支持加快发展,酒产业产值达465.4亿元,膜材料产值达219.4亿元,激光产值增长24.7。做强数字经济。推动电子商务“产业集聚、规模倍增”,在省内率先建立电商人才技能评价体系,成功举办第五届运河电商大会,网络零售额增长11.7,跨境电商交易额达21亿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首破千亿,苏北大数据交易中心正式运营。

(四)加快壮大新增长点,培育优质优效动力源。坚持不懈建项目、抓创新,以源源不断的增量支撑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取得好成绩。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行动,举办招商活动160余场,引进亿元以上合同项目474个。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达420个、390个,净增“四上”企业864家。17个列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57.2亿元,重大产业、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民生实事“三大类”项目完成投资超2700亿元。科技创新实现新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80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24个,转化科技成果339项。实施“智改数转网联”,二级节点企业接入量4.8万家、全国第一,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个、创历史新高。举办第二届人才发展大会、“千名学子进宿迁”系列活动,竣工人才科技项目270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150个,获批全省首个人才协同发展改革示范区。

(五)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坚持内外兼修、协调并进,一体打造可爱城市与和美乡村,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城市建设提级。着力增强城市功能,新改建道路26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000个、二类公厕24座,城市公共空间治理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13个、棚户区115万平方米,惠及1.26万户、4.2万人。“海绵 ”到“ 海绵”做法在全省推广,“一网统管”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模式获全国推广,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升至全国第五。高标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县域品质提升。沭阳县创成省生态园林城市,入选省首批城市管理示范县创建名单。泗阳县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泗洪县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创成省级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镇村环境提档。顺利完成小城市建设发展三年行动,洋河镇、双沟镇创成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新搬迁改善农户2.4万户,累计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52个,新改建农村公路230公里、生命安防工程2825公里、生态河道778公里,5G网络实现村居全覆盖。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完成投资200亿元,曾经的“灰腰带”正变成“金腰带”“绿腰带”。

(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提高生产生活含绿量。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江苏生态大公园”逐渐从“大写意”变为“工笔画”。污染防治更加精准。实施2300项治气项目,开展“两湖”水环境和“三无”船舶综合整治,治理农村黑臭水体482处,获评省级幸福河湖12条。“无废城市”加快建设,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90。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扎实推进。环境设施健全完善。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项目42个,新建污水管网120公里,建成生态安全缓冲区4个,南水北调泗洪站枢纽工程获大禹奖,入选国家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全省唯一。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17.9、占全社会发电量的38.3。国家级节水型达标县区实现全覆盖,获评“全国节水型灌区”。深化木材加工、铸造等行业专项整治,治理“散乱污”企业200余家,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7个。“耿车蝶变”成为全省践行“两山”理念典型案例。

(七)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紧盯群众关心关切,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用高品质生活体现高质量发展成色。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推进“乐业宿迁”“创赢宿迁”行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8万人次,发放创业贷款23亿元。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70万元。公共服务持续提质。创建省优质幼儿园15所,培育乡村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10所,“双减”工作有力开展,高考再创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