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宿迁 > 企业单位 > 正文

关于印发宿迁市主要农作物2014

发布日期:2016/4/14 16:57:05 浏览:1552

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和投入品在农业增产增效、农业持续增收中的作用,根据《江苏省主要农作物2014-2015年“四主推”推介名录》,结合宿迁实际,优中选优,遴选形成《宿迁市主要农作物2014-2015年“四主推”推介名录》。名录确定主推品种13个,其中水稻5个、小麦4个、玉米4个;主推技术9项,其中水稻4项、小麦4项、玉米1项;主推配方肥23个,其中水稻6个、小麦8个、玉米3个、其它6个;主推农药品种74个,主要针对24种重大病虫害及草害、鼠害。

请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四主推”的指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要通过技术培训,媒体推介、技术明白纸等各种形式,切实提高“四主推”实际推广应用效果,让基层农技人员、广大农民尽快熟悉和掌握“四主推”内容,充分发挥“四主推”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附件:1.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推介名录

2.主要农作物主推技术推介名录

3.主要农作物主推配方肥推介名录

4.主要农作物主推农药推介名录

宿迁农业委员会

2014年4月2日

宿迁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2014年4月2日印发

附件1:

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推介名录

一、水稻主推品种

序号

品种类型

品种名称

审定编号

适宜地区

1

中熟中粳

连粳7号

苏审稻201008

全市

2

宁粳4号

国审稻2009040

全市

3

连粳11号

苏审稻201203

全市

4

武运粳21号

苏审稻200705

全市

5

华粳5号

苏审稻200505

全市

二、小麦主推品种

序号

品种类型

品种名称

审定编号

适宜区域

1

强筋

烟农19

苏审麦200102

全市

2

强筋

淮麦20

苏审麦200201

全市

3

中筋

济麦22

苏引麦200801

全市

4

中筋

淮麦26

苏审麦200903

全市

三、玉米主推品种

序号

品种类型

品种名称

审定编号

适宜区域

1

普通玉米

郑单958

国审玉2000009

全市夏玉米区

2

苏玉20

苏审玉200401

全市夏玉米区

3

苏玉33

苏审玉201202

全市夏玉米区

4

蠡玉16

苏审玉200902

全市夏玉米区

附件2:

主要农作物主推技术推介名录

主推技术共9项。其中水稻有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水稻肥床旱育壮秧高产栽培技术等4项。小麦有小麦机械匀(条)播高产栽培技术、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小麦全苗壮苗技术、晚播小麦独秆栽培技术等4项。玉米有玉米免耕机播增密高产栽培技术1项。

一、水稻主推技术

(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1、技术概述:在高产群体动态诊断定量与肥水精确管理定量获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通过水稻生长发育诊断指标、高产群体形成指标、适龄壮秧培育、合理基本苗、肥水管理等关键技术精确定量,使水稻生育全过程各项调控技术指标精确化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在生产中,用适宜的最少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实施适宜的最小投入数量,对水稻生长发育进行有序的精准调控,使水稻栽培管理“生育依模式,诊断看指标,调控按规范,措施能定量”,利于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协调的综合目标。

2、适宜区域:宿迁全市。

3、技术要点

(1)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高产优质形成的生育量化指标及其诊断技术。根据水稻出叶和各部器官生长之间的同步、同伸规则,以叶龄模式对水稻品种各部器官(根、叶、蘖、茎、穗)的建成和产量因素形成在时间上作精确定量诊断。重点是在掌握水稻品种主茎总叶片数(N)、伸长节间数(n)基础上,明确与应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拔节叶龄期(N-n 3)、穗分化叶龄期(叶龄余数3.5~0)等生育关键时期共性生育指标与精确定量诊断方法,使众多的品种归类,实现栽培技术模式化、规范化。

(2)标准壮秧定量化培育技术。根据不同地区种植制度与栽培方式,选择最适宜的育秧方式,培育苗矮壮墩实、生长整齐、叶色翠绿、无病斑、叶身直立、茎基部扁平、根系发达粗白的适龄壮秧,其共性核心量化诊断指标是秧苗器官生长基本符合同伸同步规则。

(3)基本苗精确定量技术。以凌启鸿等建立的水稻群体基本苗公式:X(亩合理基本苗)=Y(每亩适宜穗数)/ES(单株可靠成穗数),进行群体基本苗精确计算。式中ES由移栽时带蘖成活数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发生的分蘖数两部分组成。具体预算本田期有效分蘖发生数时,则根据移栽活棵后至N-n叶龄期以前的有效分蘖叶龄数和相应的分蘖理论值,以及当地高产田平均的分蘖发生率(粳稻取0.7)来计算。

(4)精确定量施肥技术。根据斯坦福的差值法公式计算施氮量:施氮总量(公斤/亩)=(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常规粳稻亩产600~700公斤的百公斤稻谷需氮量为1.9~2.0公斤,基础产量300~400公斤的地力水平的每百公斤稻谷的需氮量为1.5~1.6公斤,氮素当季利用率为42.5(40-45)。氮肥运筹,大、中、小苗高产栽培的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分别为4:6、5:5、6:4,前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基蘖肥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穗肥在中期叶色褪淡后于倒4、倒2叶施入。磷、钾肥用量按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比例而定;磷肥基施,钾肥50作基肥,50作拔节肥。

(5)节水灌溉技术。按活棵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控制无效分蘖期、长穗期和抽穗结实期5个时期精确定量实施。①活棵返青期采取2~3厘米水层与间隙露田通气相结合,特别是秸秆还田条件下,在栽后2个叶龄期内应有2~3次露田。其中,水稻机插小苗移栽后一般宜湿润灌溉;②移栽后长出第2张叶片后,应结合施分蘖肥建立2~3厘米浅水层;③当全田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左右时及早自然断水搁田,直至拔节期通过2~3次轻搁,使土壤沉实不陷脚,叶片挺起,叶色显黄;④拔节后的整个长穗期实施浅水层间歇灌溉,以促进根系增长,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和株高,使株型挺拔、抗倒,改善受光姿态;⑤开花结实期实施湿润灌溉,保持植株较多的活根数及绿叶数,植株活熟到老,提高结实率与粒重。

(二)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1、技术概述:培育适合机械栽插的水稻壮秧,采用插秧机械,将秧苗按照一定规格要求栽插到大田,并采取相应的肥水运筹措施,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的一项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该项技术有助于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人工栽插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产量水平不高等矛盾,同时有助于减少直播稻等粗放种植方式应用面积的比例。

2、适宜区域:宿迁全市

3、技术要点

(1)选择适宜品种。根据当地温光资源条件及茬口布局,选择生育期适宜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2)培育适插壮秧。采用塑盘培育适插壮秧,根据移栽期及适宜秧龄(叶龄)精确计算适宜播种期,根据基本苗、种子粒重等精确计算播种量,亩大田用种量3~3.5公斤。适宜机插的壮秧,一般叶龄3.5叶、秧龄18~20天。

(3)合理确定基本苗。根据秧苗素质、分蘖特性、产量构成等因素,按照基本苗公式计算栽插基本苗,合理配置行、株距,确定秧爪取秧量,常规粳稻基本苗6~8万/亩。

(4)科学水浆管理。坚持薄水栽插、浅水护苗、活水促蘖、适时搁田、薄水孕穗扬花、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等水浆管理方法,合理促控群体。

(5)精确肥料运筹。根据精确定量栽培原理及机插小苗群体分蘖发生与生长发育特点,精确计算总用氮量及前后期运筹比例,注意氮、磷、钾平衡施用。

(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根据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开展综合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三)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

1、技术概述:在收获小麦时,将秸秆用机械切碎分散于田面,通过机械旋耕将之与泥土混合还田后,采用水稻机插、机直播、抛秧等栽培方式,实现麦秸秆还田与水稻种植轻型简化相结合的稻作技术体系。该技术具有资源再利用、培肥农田、节省劳力、保护环境等多方面的作用,是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达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2、适宜区域:宿迁全市

3、技术要点

(1)机械切碎分散麦秸。用久保田类联合收割机距离田面10厘米左右收割麦子,同时开动切碎机械,按10厘米左右长度切断麦秸并均匀分散于田面。或用桂林类联合收割机滚动式扎碎麦秸,人工分散于田面。

(2)浅水旋耕埋草技术。切碎麦秸分散于田面后灌浅水层,均匀撒施基肥后实施麦草带水浅旋耕还田。水层以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为准,保证泥草充分混合提高田面平整度,旋耕后田面露草量以每平方尺竖立的碎草在10根之内为宜。

(3)实施多种轻简栽培模式。旋耕整平后,可采取抛秧、机插、直播等多种水稻种植方式移栽水稻。

(4)精确水肥管理技术。根据种植方式特点,实施与之相应的水肥管理,促进群体早发、壮蘖,提高群体成穗率,促进大穗、多粒,提高产量。水分管理上,前期要及时露田增氧以排除毒害,中期要及早分次搁田使土壤沉实,防止因土壤不实造成根倒,后期要间隙灌溉保水透气。肥料运筹上,鉴于还草稻田前期吸氮、后期释氮的特点,调整肥料运筹。粳稻要重两头控中间,籼稻要全程平衡施肥。

(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参照当地植保部门预测预报,做好病虫草害防除,采取直播的,要做好杂草防除工作,实行“一封、二杀、三挑”,抛秧、机插秧移植后3天撒施除草剂,保持水层5~7天。

(四)水稻肥床旱育壮秧高产栽培技术

1、技术概述:在肥沃苗床上,通过旱育旱管,培育苗体健壮、发根力和抗逆性强的标准化壮秧,配套大田合理株行距、肥水调控等措施,构建高产优质群体,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的一项稻作技术。该技术培育的秧苗矮壮,根系活力强,栽后发棵快,群体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好,产量高。

2、适宜区域:宿迁全市

3、技术要点

(1)苗床选择。选择土壤肥沃、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爽水透气的菜园地或旱田,尽量集中连片。根据苗龄大小确定秧大田比例,一般中苗移栽的为1:15。

(2)苗床培肥。提倡应用壮秧营养剂等专用肥料,简化苗床培肥程序,提高苗床培肥效果,苗床土壤达到肥、松、细、软、厚等要求。

(3)种子处理。采用药剂浸种或种子包衣剂,防治恶苗病等种传病害,提高抗性。

(4)精细播种。播前3-5天耖田耕地高标准开沟做板,播种时将处理过的种子均匀播种,轻度镇压后覆盖1厘米薄层细土,喷湿表面后喷洒旱育秧专用除草剂。

(5)覆盖管理。播后气温正常可不盖地膜,在苗床表面撒一层1-2厘米厚的麦壳或其他作物碎屑,播后气温较低可加盖地膜,5-7天齐苗后及时揭膜。

(6)旱育旱管。3叶前保持床土湿润,3叶后严格控水,做到看苗补水。1叶1心期控制秧苗徒长,苗床培肥不足的,适当补施断奶肥,适龄移栽,移栽前施

[1] [2] [3]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